导语:好莱坞科幻巨制《环太平洋》7月3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首周拿下近3亿票房,被认为是今年内地暑期档最强劲的好莱坞大片。但尴尬的是,这部受到中国观众热捧的电影,在北美的票房却不理想,惨遭影评人一致唱衰,普通观众对该片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期待,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纵观近几年,这种传统好莱坞工业生产出来的“大片”在北美本土市场上常常难以消化,口碑与票房都不理想。之所以制作公司仍旧乐此不疲地生产这些“巨制烂片”,全因有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这根救命稻草。
上映日期:7月12日
首周票房:3830万美元(约2.345亿元人民币)
进账总额:6823万美元(约4.178亿元人民币)
《环太平洋》在北美上映第二周,票房暴跌57.2%。虽然在类型片粉丝群体中的口碑优秀,但是显然非粉丝并不买账,普通观众的冷淡最终导致《环太平洋》仅公映10天,离收回成本(1.8亿美元(约11.02亿元人民币))还路途遥远。
1.近年来,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好莱坞产出的烂片也越来越多。好莱坞高科技视觉轰炸眼球的炫技大作,各种刺激肾上腺素的电影元素齐齐引爆热潮。但是这对于吃多大鱼大肉的美国观众来说早就腻了,狂轰滥炸的套路很难刺激到他们。
《环太平洋》上映后,其实中国观众都有很明显的感觉,这部片看似集中了不少中国、日本的亚洲元素,但其实都只给了“打酱油”的份,大篇幅都留着讨好北美观众。但令人讶异的是,与在中国的火爆票房相比,该片在北美和日本均受挫,北美票房疲软,在日本试映的口碑也不佳。
2.北美观众一直嚷嚷着希望看到更多原创电影,而不是一部又一部地续集和翻拍。但这次,原创的《环太平洋》就是敌不过各种系列续集,目前,北美2013年票房前五位的电影分别为《钢铁侠3》、《卑鄙的我2》、《钢铁之躯》、《怪兽大学》以及《速度与激情6》。
预算高达1.9亿美元的《环太平洋》,北美首周票房入账5228万美元,甚至不敌口碑一般的亚当·桑德勒喜剧《长大成人2》。而其海外票房的强劲表现,更显出了本土观众对该片的冷淡,显得异常尴尬。
1.目前,中国影迷仍旧迷信着特效加动作加好莱坞明星的大片。不少观众表示,进电影院就是为了看视觉冲击力强的片子,大场面的科幻片和动作片自然受欢迎,因为国产片中看不到,而且“好莱坞烂片”再烂也比“中国烂片”强。一些好莱坞明星在中国永远有市场,譬如汤姆·克鲁斯、尼古拉斯·凯奇等,无论北美媒体和观众怎么戏谑地称呼他们为“烂片之王”、“票房毒药”,这些明星在内地市场始终“屹立不倒”,稳定地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该片的“弹起”跟中国观众的好莱坞情结也有关系,像这样在美国本土表现平平却在中国大放异彩的好莱坞电影并非少数。“2010年,史泰龙自导自演的《敢死队》投资8000万美元,在美国本土仅收1亿美元,但该片在中国内地票房超过2亿元人民币,在美国业界引起巨大轰动。2012年的《敢死队2》成本涨至1亿美元,但北美票房跌至8500万美元,而中国内地票房高达3亿元人民币。
2. 《环太平洋》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火爆和档期也有关。有媒体分析,眼下《环太平洋》同档期的对手只有《速度与激情6》,但后者5月已经在北美公映,不少翘首期待的观众已经在网络高清盗版上先睹为快,因此,票房上根本不是《环太平洋》的对手。而《小时代2》、《一夜惊喜》等新片也都是同质化的爱情类型片,对势头正旺的《环太平洋》影响不会太大,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其在中国内地票房将超过1亿美元。
因为超一流的想像力和无与伦比的视听效果,好莱坞大片一度成为中国观众进电影院的主要理由。与华语片海外掘金难相比,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吃香程度可以用“闭着眼也赚钱”来形容。不过观众一边花钱一边开骂:影片剧情太拖沓!3D效果空有噱头!回顾近两年的中国票房,一些在美国本土并不受宠,甚至堪称“烂片”的电影也能在中国大卖。业界认为,这是中国整体的市场现状和观众口味不同导致的。
有人说好莱坞烂片在中国大卖体现了中国观众审美品位不高,这话听起来尤为刺耳。但其实中美观众的口味差异,与中国多年来的引进片限额制度不无关系。长久以来,引进片多以炫技的商业大片为主,不知不觉中培养的观众口味,只喜欢那种大场面、大阵容和大明星的大片。目前可能3D的影片能获得更多的票房利益,但一味引进低质炫技影片的泛滥最终将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