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4gIwvcvKp ent.huanqiu.comarticle话剧《契诃夫的餐桌》:“真吃真喝真感受”的戏剧大师课/e3pmh1jtb/e3pn46tmo北京人艺新版《海鸥》刚刚落幕,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里便摆起了杭程编剧、导演的新戏《契诃夫的餐桌》。这部借助契诃夫名剧《海鸥》来深入探讨“到底要排什么样的戏剧”的演出,既有大量有关契诃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赫德等戏剧大师不同观点态度的交流和碰撞,也有对中国传统戏曲和当代戏剧的观察与思考。最重要的是,这堂深入浅出的“戏剧课”毫不枯燥单调,不仅串联起了世界与中国、过去与当下,有着太多令人捧腹、妙趣横生的“金句”;而且演员们在台上一会吃西餐一会涮羊肉,在“真吃真喝真感受”的过程中,完成了这场戏剧对戏剧的“吐槽”与反思。《契诃夫的餐桌》第一幕戏发生在1898年。故事的背景是世界戏剧史上极为重要的《海鸥》的诞生。众所周知,《海鸥》1896年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时曾遭遇了巨大的挫败,年轻的契诃夫因此备受打击,失去信心,发誓永不再创作剧本;直到两年后,对契诃夫非常欣赏的丹钦科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再次排演《海鸥》。这一次《海鸥》的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并且确立了契诃夫与莫斯科艺术剧院在世界剧坛的极高地位,但当年排演这个戏的经过以及契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的真实态度见解却鲜有人知。《契诃夫的餐桌》正是揭开了这页历史,凭借创作者对戏剧史的深入了解和大胆想象,展开了一场发生在一百多年前莫斯科艺术剧院排练场舞台上餐桌前的激烈辩论。 “你们的道具有必要做的这么好吃吗?”契诃夫一边大口吃着排练用的道具食物,一边质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对自己剧作的阐释,甚至比喻为“我的酒很贵,你们却给了我这么个破酒杯,配不上我的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一边表示对契诃夫剧本的欣赏与尊重,一边坦言要用一种崭新的观念和表演方法来展现这个剧本。契诃夫尖锐批评道:“您的导演有问题,您的表演体系有问题!您的表演体系笼罩了整个戏剧界,号称您学生的冒牌货到处都是,很多做了学院的院长、剧院的领导、剧团的挂牌导演。更害人的是,您的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五花八门很不靠谱,难怪您的表演体系的教学在世界上都出现了问题。”这些精彩的对白引得现场不断爆发出会心的笑声。除了契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有一位最开始以《海鸥》中龙套演员身份登场,实际上却是斯坦尼最重要学生的世界戏剧史重要人物梅耶荷德。他不仅上台发表了一番振聋发聩的独特观点,并让演员身体力行示范了完全不同于斯坦尼“真听真看真感受”体验派的“有机造型术”表演方法,还让一位中国戏曲演员登台,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对他的巨大刺激和启发。“剧本、导演、演员,到底什么最重要?”三位戏剧大师边吃边喝边讨论,观众们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参与到了对于戏剧艺术本质的争论与思辨当中。发生在2012年中国戏剧界的第二幕戏,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喜剧色彩。一部“舞台上弄了一大池子水和铁架子,观众都说看不懂”的充满独特演出形式的中国版《海鸥》进行了三场公演,票房惨败,该剧制作人邀请导演、演员一起吃涮羊肉,同时想借机商量改戏的事情。一个冒着呼呼热气的大铜锅被端上了舞台,三个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中国戏剧人一边涮肉喝酒,一边展开了针尖对麦芒的争论,同时也对当代戏剧乱相进行了各种犀利的调侃和讽刺。导演喊着:“戏剧需要革命和改变!”制作人则对着一心想搞创新的导演和演员发牢骚:“你们用艺术把我搞死了,你们还怎么搞艺术?!”一位以前从来没看过戏剧、原本跑“菜篮子工程”的记者闯入采访,发表了自己看了《海鸥》之后的观点,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第三幕戏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海鸥》演出多年之后探望契诃夫,二人共进晚餐。面对全世界都在用各种形式排演已经奉为经典的剧作,两位大师也重新梳理自己的戏剧观念。《海鸥》为什么是一出喜剧?《海鸥》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与戏剧观?这些至今让全世界戏剧人和观众思考的问题,也正是有关戏剧艺术的永恒主题。该剧的编剧导演杭程曾是北京资深戏剧记者,他对戏剧既有深入了解,又有冷静旁观,既懂得创作者态度,又深谙观众心理。因此这样一部充满智慧、幽默、真诚、思辨的戏剧,让普通观众可以在一个半小时中就获得大量有关戏剧的有效信息和真知灼见;而对于有一定戏剧知识背景的资深戏迷和专业人士来说,则更会觉得耐人寻味,会心发笑,享受到这桌“大菜”的深意与乐趣。1685238806495责编:秦璐敏北京日报客户端168523880649511[]{"email":"qinlumin@huanqiu.com","name":"秦璐敏"}
北京人艺新版《海鸥》刚刚落幕,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里便摆起了杭程编剧、导演的新戏《契诃夫的餐桌》。这部借助契诃夫名剧《海鸥》来深入探讨“到底要排什么样的戏剧”的演出,既有大量有关契诃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赫德等戏剧大师不同观点态度的交流和碰撞,也有对中国传统戏曲和当代戏剧的观察与思考。最重要的是,这堂深入浅出的“戏剧课”毫不枯燥单调,不仅串联起了世界与中国、过去与当下,有着太多令人捧腹、妙趣横生的“金句”;而且演员们在台上一会吃西餐一会涮羊肉,在“真吃真喝真感受”的过程中,完成了这场戏剧对戏剧的“吐槽”与反思。《契诃夫的餐桌》第一幕戏发生在1898年。故事的背景是世界戏剧史上极为重要的《海鸥》的诞生。众所周知,《海鸥》1896年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时曾遭遇了巨大的挫败,年轻的契诃夫因此备受打击,失去信心,发誓永不再创作剧本;直到两年后,对契诃夫非常欣赏的丹钦科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再次排演《海鸥》。这一次《海鸥》的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并且确立了契诃夫与莫斯科艺术剧院在世界剧坛的极高地位,但当年排演这个戏的经过以及契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的真实态度见解却鲜有人知。《契诃夫的餐桌》正是揭开了这页历史,凭借创作者对戏剧史的深入了解和大胆想象,展开了一场发生在一百多年前莫斯科艺术剧院排练场舞台上餐桌前的激烈辩论。 “你们的道具有必要做的这么好吃吗?”契诃夫一边大口吃着排练用的道具食物,一边质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对自己剧作的阐释,甚至比喻为“我的酒很贵,你们却给了我这么个破酒杯,配不上我的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一边表示对契诃夫剧本的欣赏与尊重,一边坦言要用一种崭新的观念和表演方法来展现这个剧本。契诃夫尖锐批评道:“您的导演有问题,您的表演体系有问题!您的表演体系笼罩了整个戏剧界,号称您学生的冒牌货到处都是,很多做了学院的院长、剧院的领导、剧团的挂牌导演。更害人的是,您的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五花八门很不靠谱,难怪您的表演体系的教学在世界上都出现了问题。”这些精彩的对白引得现场不断爆发出会心的笑声。除了契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有一位最开始以《海鸥》中龙套演员身份登场,实际上却是斯坦尼最重要学生的世界戏剧史重要人物梅耶荷德。他不仅上台发表了一番振聋发聩的独特观点,并让演员身体力行示范了完全不同于斯坦尼“真听真看真感受”体验派的“有机造型术”表演方法,还让一位中国戏曲演员登台,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对他的巨大刺激和启发。“剧本、导演、演员,到底什么最重要?”三位戏剧大师边吃边喝边讨论,观众们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参与到了对于戏剧艺术本质的争论与思辨当中。发生在2012年中国戏剧界的第二幕戏,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喜剧色彩。一部“舞台上弄了一大池子水和铁架子,观众都说看不懂”的充满独特演出形式的中国版《海鸥》进行了三场公演,票房惨败,该剧制作人邀请导演、演员一起吃涮羊肉,同时想借机商量改戏的事情。一个冒着呼呼热气的大铜锅被端上了舞台,三个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中国戏剧人一边涮肉喝酒,一边展开了针尖对麦芒的争论,同时也对当代戏剧乱相进行了各种犀利的调侃和讽刺。导演喊着:“戏剧需要革命和改变!”制作人则对着一心想搞创新的导演和演员发牢骚:“你们用艺术把我搞死了,你们还怎么搞艺术?!”一位以前从来没看过戏剧、原本跑“菜篮子工程”的记者闯入采访,发表了自己看了《海鸥》之后的观点,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第三幕戏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海鸥》演出多年之后探望契诃夫,二人共进晚餐。面对全世界都在用各种形式排演已经奉为经典的剧作,两位大师也重新梳理自己的戏剧观念。《海鸥》为什么是一出喜剧?《海鸥》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与戏剧观?这些至今让全世界戏剧人和观众思考的问题,也正是有关戏剧艺术的永恒主题。该剧的编剧导演杭程曾是北京资深戏剧记者,他对戏剧既有深入了解,又有冷静旁观,既懂得创作者态度,又深谙观众心理。因此这样一部充满智慧、幽默、真诚、思辨的戏剧,让普通观众可以在一个半小时中就获得大量有关戏剧的有效信息和真知灼见;而对于有一定戏剧知识背景的资深戏迷和专业人士来说,则更会觉得耐人寻味,会心发笑,享受到这桌“大菜”的深意与乐趣。